牧者心聲

翻越高牆的脆弱
日期﹕2019年06月21日
 
雨傘運動時期,我對一班「拆大台」的年輕人很不滿,覺得他們什麼都反、衝動、情緒化、又不願聽意見。與其說不滿,更多的是擔心,一班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以為雞蛋撼高牆好浪漫。三十年前的天安門一樣浪漫,結果?高牆輾碎了雞蛋的浪漫,6月5日只剩血肉模糊的粉飾著長安大街。可能是當年的創傷永恆的烙印在心頭,一直很怕見到青年熱血街頭,總覺得他們把群眾運動太浪漫化、看不清現實政治的血腥,怕歷史真的會重演。坦白說,今日脆弱的年輕人,如果要他們一口氣由龍和道跑去太古廣場逃命,我相信6成人過不了美國銀行中心。

最後,雨傘運動最後真的被結束,我以為年輕一代被挫敗後,後繼無人,運動自然孤寂地消失。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幸好是我錯了。

X世代和60年代的我有很大不同,我是一步步由底往上爬,所以根基很重要,大台可改不可拆,因為沒有了根基,根本無法上游,這是上游者的認知限制。但他們一代是「打機」大的,輸了一場沒什麼,下場再試過,一晚下來十多個回合,輸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次闖關中找到遊戲破關的路徑。換言之,他們是越輸越接近成功的一群不死「小強」。是遊戲的無限復活建立他們打不死的人生歷練,成就一群脆弱、無組織、不可預測的新世代。今日,正是60年代的我眼中的弱點令他們翻過高牆,感染世界。

他們脆弱,所以他們團結;他們不耐打,所以一遇重擊便第一時間退;如水無常勢,打不受力。政府用全力打壓,一點都無效果,因為他們輸了會再來。懂得撤退,是他們勝過上一代雨傘人的地方。

群眾的不可預測性,令強力部門束手。「林鄭」從不打機,她是一步一步打天下的,完全不懂群戲。反過來,年輕人慣了「埋位」便分工打隊形,人人在「Online Game」中有很慣的角色,落場一兩個口令,自動走位完成任務。對慣於單打獨鬥的林媽媽而言自然難以應付。慈母成了「高血大佬」,以為高血高攻便可以獨鬥天下,今次被散兵「秒殺」,證明了代差的現實。總之,好叻的「阿媽」今次輸了給打機的「衰仔」。

當然,我說得誇張了些,沒有一班「和理非」的支持,散兵要圍城還差得遠。總之打「Team work」,缺了誰都不好玩。我不是說年輕人一定贏,只是林媽媽一定輸。
不過話說回來,換個角度,這樣的年輕人教會又如何牧養?什麼才是他們需要?我們走多近才合適?牧者如何不落入林媽媽高傲的陷阱?一個個的問題仍擱在面前,留待我們靜下來慢慢細思。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4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