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我知誰掌管明天
日期﹕2022年05月20日
 
人生有很多轉變的時候,讀書、畢業、工作、婚姻、生兒育女等等人生關口,雖然關關難過,卻因著恩典處處而關關過。禍福從來都不能預計,誰都想趨吉避凶,不過這些年頭,卻往往事與願違。不少人帶著不同的原因,走出安舒區,迎向自己下一段的人生路。去與留的選擇是個人的決定,但卻又不是純粹的個人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認定「誰掌管明天」就更加重要。

大家熟悉的信心之父 — 亞伯拉罕(亞伯蘭),75歲離開本地本家吾珥,在創世記12:1-9有以下的記載: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蘭就照着耶和華的吩咐去了……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

神給亞伯拉罕一個應許,神要賜福給他,他也要成為萬國的祝福。在這個應許之先,神要亞伯拉罕離開本地,去祂所指示的地方。希伯來書記載「亞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希伯來書11:8),真正的信心不是從知到不知,而是從不知到知。

從經文見到亞伯拉罕聽到神的吩咐便去做,好像很容易,但其實不然。亞伯拉罕居住的本地是一個經濟蓬勃、環境和氣候良好,並且有族人保護的地方。但在經文的第9節,他慢慢遷往迦南的南地,這個地方乾燥,雨量少,比亞伯拉罕原本住的地方差。若你是亞伯拉罕,當你遷移的地方越來越差,你會有甚麼想法?你會懷疑神的帶領嗎? 
當我們要去到外地,或者神帶我們進到一個人生的新階段,我們可能會有很多不安,因為有很多我們不能控制的變數或期望的落差,但鼓勵大家,將這個機會看成是一個培養我們對神信心的機會,學習留心神的帶領,我相信亞伯拉罕在這樣的環境下,更被煉成「信心之父」。當然,神不會丟下我們不管,只是一味地要求我們信祂;從經文中,我們看到神在亞伯拉罕進入迦南後,特地向他顯現,再一次重申祂的應許,堅固亞伯拉罕的信心。

記得初信的時候,很喜歡《我知誰掌管明天》這首詩歌,特別是副歌「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識透;但我知誰掌管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從「不知到知」的過程中,真是充滿挑戰;不過,在「不知」的狀況下,也要知道「誰牽我手」。

另外,經文兩次提及亞伯拉罕在遷移過程中築壇,第一次築壇在示劍的摩利橡樹,這是迦南人拜偶像的地方,但亞伯拉罕卻在這個拜偶像的地方,為神築了一座壇,堅守他的信仰。第二處經文說他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就是要表明他是屬於神,有別於其他拜偶像的人。

弟兄姊妹,不論我們去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台灣、馬來西亞、大灣區……甚麼地方都好,不論升學、工作、移民、移居也好,在友愛堂、不在友愛堂都好,但你我有一個身份是不會變的,就是天國子民的身份,我們是屬於神,我們看重神的教導為生活核心的準則及價值 — 我們有敬拜的生活、我們有一同敬拜的群體、我們是一個求告主名的人、我們是尊主為大的人……所以不論身在何處,要記得我們屬於神,這樣我們就知道有甚麼該做、有甚麼不該做,不會為了要融入當地的文化而做了神所不喜悅的事。

除了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神還吩咐亞伯拉罕「你也要叫別人得福」,正如新約羅馬書12:4「只要祝福,不可咒詛」也是貫徹的提醒;因神原初的心意是要讓這個世界充滿祝福,在仇恨、苦澀、迷惑中,學習釋出善意和祝福的初心。

弟兄姊妹,有否想過因為你的出現,可以讓那個新地方的屬靈氣氛變得不同?在這個新地方、新場景,我們可以注入一些良善、公義、誠實、喜樂、神的愛嗎?努力讓自己成為當地、不同處境的一個祝福,試試主動為其他人祝福祈禱,每一天以祝福為開始,為你的家人、鄰居、同學或同事祝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為祝福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每一天只為主活,我不借明天的陽光,因明天或轉陰暗。  
  我不要為將來憂慮,因我信主的應許,我今天要與主同行,因祂知前面路程。
  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識透,但我知誰掌管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
—《我知誰掌管明天》

弟兄姊妹,前面的路程要怎樣走,可能我們真的不清楚,但願從亞伯拉罕(亞伯蘭)的旅程,讓我們學習,不論去到那裏,帶著神給我們的信心、立意分別為聖、成為人祝福。

祝願您:
在轉變的世代裏,安身安心在基督內,因為「我知誰掌管明天」。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4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