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於2000年10月邀請了基督教教育專家Dennis Williams向當地教牧及信徒主講專題:《廿一世紀基督教教育趨勢》,對當時會眾有非常啟發性的提醒。鄒永恒博士就著Dennis Williams在該次專題主講中,加上一點華人教會的情況,提出12點作為對現今華人基督教教育的提醒。而筆者抽出數點來向大家分享,相信對本堂來說也是迫在眉睫的挑戰,我們得及時正視及提出適切的回應,以免教會教育事工的沒落出現,因為這樣可導致教會將來的信徒生命素質出現大幅度下降的問題。
1. 若不再重新調整方向及目標,主日學將會日趨沒落
主日學過往一直是教會的主要培訓事工,但進入廿一世紀,越來越多教會選擇停辦主日學。華人教會亦一樣,很多教會也取消了主日學事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主日學老師不足,甚至是質素參差;另一方面,是信徒對於參加主日學的興趣日減,一般來說,教會能夠有20%信徒願意參加主日學,已經是很高的比例。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主日學存在的目的,並重新正視培訓新一代主日學老師的重要性。
2. 信徒參與教會聚會的時間會愈發減少
過去,不論教會舉行甚麼聚會,信徒都會踴躍參加。但現今信徒都很選擇性地參加,而且據非正式的統計顯示,絕大部分信徒只是參加主日崇拜。華人教會的情況也是一樣,如今,信徒受著社會上各種信念的影響,比受著聖經教導的影響更多,甚至不少信徒反過來說聖經的教導已經過時。教會必須思考如何幫助信徒以聖經真理來面對及回應社會文化與潮流。
3. 電腦及資訊科技發展將直接影響教會培育事工
進入廿一世紀,電腦科技已經非常普遍,利用互聯網(Internet)來進行教會培育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在華人教會當中,已經越來越多教會在崇拜、主日學及其他培訓聚會中使用電腦製作投影片來輔助講道及教學。明顯地,使用電腦及資訊科技將逐步變成教會培育事工的必須品。教會應當培訓師資利用這些資源,現時亦已經有不少教會將主日講道放在網上供信徒聆聽,但這只是第一步。
4. 愈來愈多星期日的活動與教會爭奪信徒及慕道者
西方社會主日以往一般都不用上班,百貨公司都關門,但這種情況近年已經逐漸改變。星期日的活動越來越多,甚至很多社區活動都安排在星期日舉行,信徒常處於兩難之間。華人教會所處之地區也許早已面對這樣的情況,教會基本培訓事工是否應改於其它日子而非使用星期日呢?近年不少教會開始了星期六的信徒聖經班,甚至網上的聖經班及分享平台,但如何使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媒介來提供及引導信徒學習真理,確實費煞思量。
5. 專門的培育事工將愈發增多
過去,基督教教育事工包括了所有教會培訓事工在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兒童事工與青少年事工率先獨立於培訓事工,及後,門徒訓練、退修會、培靈會等都獨立運作,培訓事工變成只負責主日學或特別培訓講座。專門性發展當然有其優點,但缺點是缺乏系統,一般都沒有長期的計劃,或是各有各個別的計劃;另外就是容易分門別類,一方面沒有從教會整體的層面來釐訂培育事工的重點和發展,二方面是容易令架構及事工重壘,浪費資源。華人教會也是越來越將培育事工專門化,基督教教育差不多等同於主日學,其他的信徒培育事工已經與基督教教育無關。其實,基督教教育本是關注一個人在信主後直到見主面之前,整個人生過程中全人成長的事工,雖然不等於甚麼都是由基督教教育部門來負責,但缺乏了整體的關注,培育就容易流於功能化,各事工部門只關注其事工範圍內的事情,信徒個人是否全人成長、在其他生命層面上是否也得著足夠的栽培和支援,就乏人問津了。
教會的基督教教育所重視的是培訓、培訓、培訓,而現時多種原因導致教會教導職事的失效。在短時間上,這只是參與人數下降的現象;但長時間,影響的就是活生生的信徒生命質素漸漸下降。希望上帝興起更多弟兄姊妹關注及參與這個重要的事工,為教會未來得以健康發展而努力。教會正在為新的牧養架構努力,希望在這兩年內建構出能回應時代需要的教會教育模式。借助李安納度在2016年奧斯卡得獎後致辭的一句說話作為本文的總結:‘It’s time
to protect the children and restore the faith.’(「是時候去保護下一代以及恢復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