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生命改變,始於憐憫
日期﹕2019年11月01日
 
最近拜讀盧雲神父(Father Henri Nouwen)和兩位牧者合著的《慈心憐憫:在卑微與逼迫中發現上帝》(Compassion: A Reflection on the Christian Life),令我對熟悉已久的「憐憫」一詞有更深的體會。

作者們首先論證「憐憫」並不是「一個人面對受苦者的自然反應」,意思是,很多人認為當一個人見到另一個人正身處痛苦之時,自然會對他人產生憐憫的心,並且作出相應行動。不,憐憫並不是那麼自然的一回事,書中這樣提到:

//憐憫的英文Compassion源於兩個拉丁字:Pati及Cum,加起來意思是「共患難」。憐憫要求我們進到傷害之處、痛楚之地,與人分擔破碎、恐懼、困惑、苦痛等。憐憫要求我們與悲慘的人同呼喊,與孤單的人同傷悲,與哀哭的人同哭。憐憫要求我們因着軟弱者而變得軟弱,因着容易受傷者而變得容易受傷,因着無力者而變得無力。憐憫就是徹底浸淫在人類境況中。//(導論,頁xxii)

若果一個人要憐憫另一個人,就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 分擔別人的痛苦,使自己也一同受苦,難怪很多人因此逃避「憐憫」的責任,使自己能免去「沒有必要的痛苦」。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當面對一個身處痛苦之中的人的時候,大肆指出受苦者的問題和錯處,力證那人所承受的痛苦是咎由自取的。那人既然是該死的,就沒有被憐憫的需要,而作出批評的人也不用承受無謂的痛苦,還能繼續以大義凜然的姿態生存下去,並且宣稱人世間所有問題都必須在搞清楚是非黑白的情況之下才能得到解決!

如果每一個人都以這樣的態度生活,想必導致受苦者繼續受苦,而當批評者也受苦的時候,也無人安慰、永遠受苦。這豈不是一個受苦生命的輪迴嗎?難道世上真有如此該死的人,連一點憐憫也不配得擁有?人的生命真的單靠「道理」就能改變嗎?

我們都很熟悉的撒該,對,就是那個人見人憎的稅吏撒該,他的生命得著翻天覆地的改變,願意主動提出將身家分給窮人、訛詐人的錢又加倍奉還(路十九8),難道是因為耶穌跟他說過教?不,耶穌在與他的相遇中連一條律法也沒有提過,只提出那天要住在他的家裡(路十九5)。在那個年代,這等同對撒該最大的接納,難怪有人當場質疑耶穌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路十九7)而與罪人同列這污名,也算一個人不該承受的苦吧。然而,撒該的生命卻因此而徹底改變了,因為他得著了無條件的憐憫和接納。

有人說,寬容等如縱容。我說,生命的改變和人生的出路從來不是來自說教,而是憐憫。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4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