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生命根本就是一個對話
日期﹕2024年08月16日
 
背景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是20世紀相當有影響力的一位神學家。在他1923年的著作《我與你》(I and Thou)一書中,明顯地陳述了他當時獨特的見解。感恩近日再有機會默想他其中的一篇文章《生命對話的護衞者》1。文章最讓我有深刻反省的,是他所陳述的關係連結「我、它」和「我、你」,導引信徒正確的建立與神、與人和自己的關係。

「我、它」的關係連結
簡單來說,「它」是已經被「物化」的對象。當一個人的生命被局限在「我、它」的範疇裡,他/她對世界的反應就會傾向採取一種衡量、控制、駕馭的態度。這時,對待別人(它者)的考量只會局限在怎樣安排、組合、使用的層面,以一己的考量來作出發點,「它」變成被利用的對象。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着這種「我、它」的關係連結,不用多講,在弟兄姊妹的職場上和生活上,更是隨處可見。這樣的關係連結並非邪惡,卻又是充斥着現今世界的關係模式。

「我、你」的關係連結
簡單來說,除了「我」,「你」是一個和自己完全獨立對等的主體。在這樣的關係裡,人與人的關係是平等、直接、沒有預設反應的。人與人(他者)的連結,不是為了某種目的(它),沒有特定內容;彼此的關係是相互受惠、平衡對稱的。這樣的關係模式,正正是教會群體弟兄姊妹的團契小組所能夠彰顯的 — 相互開放、對話、連結,互相尊重,彼此建立。這樣的關係才能讓人發現自己的有限,從而得以重新被建造、塑造和實踐。

馬丁·布伯認為,在這個「我、你」的關係連結上,應把更多專注力放在與神(祢)之間的關係,正如文章所述,要猶如「把神當做人」一樣,將這個關係介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神的同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是我們必須努力操練的關係連結。

神是有「位格」的神
神是一位有理智、情感的神。聖經要求我們愛神,不是單純把神局限在抽象的觀念裏,而是渴望我們能夠在生活中活現出來。只要願意開放自己,就能透過生命的經驗來經歷與神的連結。神是可以對話的神,是屬於「我、祢」而不是「我、它」的關係模式。若信徒不明白,繼而把神降格為「我、它」的關係模式,我們的信仰就只會降格為一種偶像敬拜而已。

作者指出,神不是在宗教裡,而是在「我、你」的關係中。在「我、你」的相互對話中,我們便會真實地與神相遇。

1. 撮錄自馬丁·布伯著、曹明星譯《生命對話的護衛者》(曠野第83期,11/1996)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5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