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規劃的智慧
日期﹕2025年01月03日
 
剛剛星期日的講道,胡俊鑾博士為我們分享了約書亞記三章的信息,當中一段關於規劃的分享讓筆者非常深刻,引發了筆者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夠在這篇牧者心聲當中和大家分享。

首先,讓筆者和大家回顧一下胡博士的分享。

約書亞記三章描述了以色列人進迦南地前過約旦河的場景。在過河前,約書亞透過官長向以色列人傳話,表達面對前面從來沒有走過的道路,以色列人需要跟著約櫃走,並特別吩咐以色列民眾與約櫃的距離需要相隔二千肘(約一公里)。胡博士就帶領我們去思考以色列人需要與約櫃相隔一公里的原因,胡博士分享到,一公里是一個不太遠又不太近、剛剛好的距離,太遠的話,民眾就會因看不到約櫃而迷失方向;太近的話,則會讓後面的人看不到約櫃,一公里這剛剛好的距離就是要確保這百多萬的以色列人跟得到,確保他們能夠到達目的地。

除了從實際操作層面去思考外,胡博士認為更重要的是,耶和華特意讓以色列人看到前面一公里的路就足夠了。人很多時候總是喜歡望得很遠,但望得遠卻很容易有焦慮、容易擔心,因望得遠就表示過程中會經歷很多變數,而耶和華就特意訂了這一公里的距離,不遠不近,這一公里就是我們要操心的範圍。胡博士又引用了詩篇119:105:「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為甚麼是腳前的燈呢?因為只要看到面前的路就可以了,例如我們在行夜山時不會拿著電筒去照對面山頭,這樣反而看不到前面的道路;反而我們只要照前面的一段路,足夠我們行就可以了。人總是想規劃一些很遠的東西,但部署得愈多很長遠的東西,看似愈規劃愈放心,實質是愈來愈多擔心。

每逢年底的時候,我們總會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年初所訂的目標好像甚麼也沒做。踏進2025年,當我們又要訂立今年目標時,筆者特別反省如何可以保持一整年達成目標的執行力。回顧以往失敗經驗,筆者發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自己往往都覺得一年的時間很長,有時會冒出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完成目標的念頭,然後就將實踐目標的事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第二、實踐目標的中途,往往因為跟不上進度而灰心喪志,繼而沒有動力努力下去,最後放棄收場。

或許像胡博士所分享,一年的時間過於長遠,或許規劃的真正智慧就在於如何訂立一個不太長又不太短的時間,筆者看過一本書(12 week 1 year),作者建議以12週為一個週期來訂立目標,一來可以保持達成目標的行動力,二來當這一個12週表現不好時,我們還可以有下一個12週來作改變和調節進度。筆者很喜歡書中的一個比喻,特別與大家分享:我們駕車總會開啟導航,假如導航系統一開始就給你整個車程的指示(100米後轉左,直行50米後轉右,靠左轉入公路…),我們應該會聽到頭昏腦脹,恨不得關掉導航,最後到達不了目的地,垂頭喪氣回家去。然而,真正好的導航系統不會給你過長的指示,只會給你下一步的指示,我們只需操心這個指示的內容,最終就會到達目的地。

筆者深願大家新的一年訂立信仰上的目標時,能夠有規劃的智慧,保持執行力,例如12週內讀完某卷聖經、12週內每星期為宣教士祈禱等等,以致我們在年底的時候能夠達成目標,有所成長!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5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