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5月09日
最近在看霍玉蓮的《心理與心靈的重聚:從佛洛依德到米高維 — 婚外情個案演繹》,跟大家分享當中的深刻之處。道德敗壞與心靈美麗,互相矛盾,風馬牛不相及,但竟然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而這些例子在聖經裡俯拾即是。
耶穌釘十字架時,身旁有兩個犯人,他們犯了同樣的道德錯誤,以致要被釘十字架,但他們對耶穌卻有不同的心靈反應。其中一個語帶侮辱和譏諷說:「你不是基督麼,可以救自己和我們罷。」另一個犯人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麼。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路23:39-41)第二個犯人心存畏懼,心中有神,承認而且悔悟自己所犯的過錯,他的心靈清醒,認出耶穌將會是得國降臨的救主。由此可見,這兩位犯人同樣道德敗壞,但心靈境況很不一樣。結果,耶穌答應將與道德敗壞但心靈美麗的強盗同在樂園裡。
而新約聖經中的淫婦、稅吏與法利賽人,在道德上高下立見。但淫婦與稅吏對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悔悟和羞恥感,就是他們心靈美麗的地方。法利賽人對自己的道德沾沾自喜,完全看不見自己的盲點,所以他們的心靈質素平平。
道德敗壞與心靈美麗並存,同樣地,道德高尚與心靈質素平平,甚至心靈質素敗壞也可以並存。而心靈的美麗不僅僅出現於悔罪的時刻,也出現於我們與家人、與同事的相處、出現於我們如何面對弱勢群體、天災人禍;我們對別人、對世界冷漠,還是我們有憐憫關愛、尊重他者之心,都在在反映心靈的質素。心靈美麗之路,沒有小路可抄,只有持續的靈修感悟、與神摔跤,心靈質素會被聖靈、被神的話語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