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認識友愛
本堂介紹
信仰立場
同工介紹
聯絡我們
奉獻指引(1/4/2023起)
颱風及暴雨安排
聚會時間
崇拜聚會
崇拜公約
講道下載
崇拜事奉名單
團契聚會
活動及講座
家訊消息
家訊消息
牧者心聲
屬靈文章
書籍推介
代禱事項
場地預約
教牧事工
友愛堂
友愛鄰舍服務
黃金聚會點
成人區
青成區
青少年區
兒童部
崇拜部
聖樂部
信徒培育部
圖書部
傳道部
差傳部
資訊科技部
各牧區架構圖
各部門架構圖
活動及報名
行事暦
活動回顧
活動及講座
聯絡我們
牧者心聲
神無私的愛只能在十架的痛中成就
日期﹕2021年08月20日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
日本神學家北森嘉藏在《上帝之痛的神學》中,對十架福音下了個不一樣的註腳,「所謂十字架的福音,就是上帝愛著上帝忿怒的對象,上帝在愛中包容了與上帝斷絕關係的人」(P.74)。
神愛著令祂忿怒的罪人,本是基督教信仰中最根本的信念,而北川神學最主要的重點在「痛」,神和人的相遇復和,是在十架中神、人「痛」的平台上達成。「痛」彷彿成了神人互通的重要媒介。
北森的描述,令十架的意義擴大了許多。神捨棄愛子/自己,那撕裂的「痛」,來協助世人跨越神自己的忿怒,進入神的愛當中。十字架除了痛苦羞辱之外,更標誌著一份糾纏著忿怒和愛的張力。
關於痛和捨己,在其他的新約書信中保羅亦有提及。好像在羅馬書5章8節:「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神的愛,竟然是藉著祂捨棄愛子那份撕裂的痛來表達。
在舊約中,神一樣隱約地表達過這份愛痛交纏的矛盾。耶利米書31章20節:「耶和華說:『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這份敵擋自己、令自己在愛中受傷的痛,同樣夾雜著糾纏著神在忿怒背後的無限憐愛。
唯有在這痛感中,神因著痛不再忿怒,而人亦因著不再畏懼,神和人才能真正的在愛中自由相遇。否則人對神忿怒的畏懼,已根本性地阻止了人主動去面見神,更談不上去跟隨。這樣說來,神人相會便只能在審判和被審判中進行。這審判者和被審判者的關係,當然只能令信徒日後要跟隨主變得更不可思議。
由此回想耶穌在路加福音20章提出,人若要跟隨祂,便要捨己、背起十架的教訓時,似乎不能再單單約化為為主受苦那麼簡單。背起十架本身,便代表著信徒要肩負起十架那份不可逃避的痛。信徒必須在這份撕裂之痛中,感受神對我們的愛,同樣也是神錐心之痛、淌血的傷。亦唯有在這份身同感受的痛中,人才能跨越神對罪的忿怒,擁抱祂的愛。
跨越忿怒的愛,建基於十架上神和人刻骨銘心的痛,而這痛的承擔只能是既是神又是人的耶穌方能成就。明乎此,耶穌對跟隨者要捨己背十架的提醒便多了份慈悲,而非要求多多的刻薄寡恩。
當然,既要承擔十架的痛,為何要捨己?既已捨己,又如何體會痛楚?耶穌對跟隨者還有些什麼期望?留待下次再討論。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3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