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認識友愛
本堂介紹
信仰立場
同工介紹
聯絡我們
奉獻指引(1/4/2023起)
颱風及暴雨安排
聚會時間
崇拜聚會
崇拜公約
講道下載
崇拜事奉名單
團契聚會
活動及講座
家訊消息
家訊消息
牧者心聲
屬靈文章
書籍推介
代禱事項
場地預約
教牧事工
友愛堂
友愛鄰舍服務
黃金聚會點
成人區
青成區
青少年區
兒童部
崇拜部
聖樂部
信徒培育部
圖書部
傳道部
差傳部
資訊科技部
各牧區架構圖
各部門架構圖
活動及報名
行事暦
活動回顧
活動及講座
聯絡我們
牧者心聲
見字飲水
日期﹕2021年09月03日
神感動人前去幫助大衛,這些人都是很強的勇士,而在打仗的過程中,大衛主動說了一句話:「甚願有人將伯利恆城門旁井裡的水打來給我喝!」(代上11:17) 這句是歷代志上11-12章當中唯一一句大衛所說的話,原文直譯:「誰使伯利恆城門旁井裡的水給我喝?」所以這不是一句自言自語的「甚願」,而是直接向身邊的勇士作出吩咐。
為何大衛想飲水?我們需要認識當時的地理。當時大衛在亞杜蘭洞,位於耶路撒冷西南的一個地方,而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的東南以下,非利士人當時在利乏音谷,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南部,正正是亞杜蘭洞與伯利恆之間。利乏音谷又稱巨人谷,非利士人多次在這谷對大衛進行軍事行動,當軍隊散佈此谷之後,便切斷耶路撒冷的水源,耶路撒冷便可以說沒有水源,而這谷也是很肥沃,有豐富的農作收成。可是,就算耶路撒冷沒有水源,身處在亞杜蘭洞的大衛卻應該安全有水源,因為亞杜蘭屬於綠洲,有足夠的水,為何還要去伯利恆去打水?這是因為這井是屬於自己鄉下的井。
當時的人要飲水有兩個方法,第一是溪水,第二便是井水。可是,在伯利恆沒有溪水,當地人只可以挖掘井水,若果成功挖掘到井水,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因為這將成為那人的私人財產。因此,大衛要喝伯利恆城門旁的水,相信這是大衛或他家族本來的財產,就算眼前有非利士人的軍隊,也決意兌現自己對這井的屬有權。就算自己有溪水可飲,也要飲用自己井的水,這是一種宣示主權的說話。大衛的一句說明了他是主人,是這井的主人;在問「誰」這問題的同時,也說明了自己是這些「誰」的主人。
三個勇士突破非利士人的防營,去到伯利恆取井裡的水,打水到大衛那裡給他喝,可是大衛卻不渴,把這水奠給耶和華,並說:「我的神啊,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代上11:19) 這三個勇士都是大衛的「鐵粉」,主動成為大衛口中的「誰」去伯利恆取井裡的水,他們的行為表達了對大衛的忠誠,甚至去到一個忠誠至死的地步。然而他們的行動卻在耶和華設定那種幫助大衛的大場景中顯出意義,叫我們同時明白這個行動也是一種回應神對大衛的幫助。這樣,神的召命與人的元素糾纏在一起,成為不能分開的局面,大衛的私心卻混合在三個勇士的忠誠與委身,以致我們實在很難分清楚這三位勇士到底是服事神還是服事人,因為兩者的動機往往不是對立,也很難分辨出來。
然而,大衛之後的行為,卻在這糾纏不清的微妙中破立了一道清楚的界線,而這界線卻在「接受飲水」與「不接受飲水」的決定中找出第三個可能。若果大衛「接受飲水」,他便等於接受自己成為這三個勇士的主人,用飲水來定義自己才是老闆,但這卻難免給人一種操控部下的感覺;若果大衛「不接受飲水」,便等於拒絕了這三個勇士的誠意,浪費了他們的好意,可能因此帶來政治及效忠的危機。在這兩難的情況之下,大衛決定把這水奠在耶和華面前,並說明他們所打的水是他們的血,代表若果大衛飲水,便等於飲血。
在利未記17:11節說明「血就是生命」,所以以色列民不可以吃血。既然血是生命,那麼吃血的行為便等於把生命的主權歸給吃血的人,令自己成為生命之主,同時否定了耶和華作為生命之主。大衛把水奠在耶和華面前,一方面是根據宰殺動物時放血的做法,把生命歸給耶和華,另一方面卻以此說明這三個勇士所打來的水是用來奉給耶和華,而不是奉給大衛自己,讓這三位勇士明白他們前來幫助大衛的重點就是服事耶和華。因此,大衛成功化解了一個危機,把危機成為轉機。
歷代志上12:22節:「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以致成了大軍,如神的軍一樣。」這是神的軍,不是人的軍,我們豈能私有化神的軍隊,視自己為老闆,然後其他跟隨你的人便是粉絲呢?
飲水,可以是存在感與權力的宣示;但飲水,卻應該是神主權的宣認。宣示或宣認,有可能是一線之差。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3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