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2月20日
在今年聖誕節佈道會中,講員分享到作為爸爸的掙扎;而自己最近亦觀看了由劉青雲先生主演的電影《爸爸》。藉着聖誕節佈道會及這套電影,我想跟大家一起反思「爸爸」這個天職。
《爸爸》改編自多年前一宗倫常慘劇,電影中的兒子以菜刀殺害母親及妹妹,後經精神科醫生診斷,證實犯案時正處於精神分裂狀態。因兒子未滿16歲,最後被判入精神病院,若干年後獲釋。
電影中的爸爸,一夜之間痛失摯愛的妻子和女兒,而最令其心痛的,亦是自己的兒子。但他未有真正怪責過自己的兒子,亦一直盡力分擔兒子的內疚。這份愛正是天父賜給世上每一個爸爸的,是天父向屬於祂寶貝兒女所揭示的心腸。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相信大家亦耳熟能詳,故事中小兒子失而復得,死而復活,正是天父對我們所有願意信靠祂的人所彰顯的大愛。
曾經有一位少年感化院的院長,他很希望幫助一個十分叛逆的男童。院長用盡一切辦法,軟硬兼施,亦徒勞無功,一直改變不到這個男童。他想了一想,知道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於是把這個男孩叫進自己的辦公室,說:「我要成為你的爸爸,收養你作我的兒子。從此以後,你要跟我的姓氏,如果以後你再惹事生非的話,被玷污的就是我的名。你還要離開感化院來我家住。你願意嗎?」
信耶穌就是要向耶穌講:「我願意!」只要真心作出這個行動,我們就由本來已經失落的位置,搬到天父的愛裡。十字架上的耶穌,成為父神和人的結連,回復我們本來失卻了的關係。
盼望今天所有被邀請來到聖誕節佈道會的新朋友,都被天父的愛所感動。願天父親自動工,讓每一位到來的嘉賓都體會天父的心腸,投進天父的懷抱,成為天父的兒女,滿有恩典、平安和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