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認識友愛
本堂介紹
信仰立場
同工介紹
聯絡我們
奉獻指引(1/4/2023起)
颱風及暴雨安排
聚會時間
崇拜聚會
崇拜公約
講道下載
崇拜事奉名單
團契聚會
活動及講座
家訊消息
家訊消息
牧者心聲
屬靈文章
書籍推介
代禱事項
場地預約
教牧事工
友愛堂
友愛鄰舍服務
黃金聚會點
成人區
青成區
青少年區
兒童部
崇拜部
聖樂部
信徒培育部
圖書部
傳道部
差傳部
資訊科技部
各牧區架構圖
各部門架構圖
活動及報名
行事暦
活動回顧
活動及講座
聯絡我們
牧者心聲
聖灰日與預苦期
日期﹕2025年03月07日
剛剛過了的星期三(3月5日)是聖灰日,是教會傳統年曆中預苦期(大齋期)的第一天,這一天不少教會會舉行聖灰日崇拜,牧師會在額上用灰劃上十字架,叫我們思念自己只不過是塵土。讓我們一同默想有關「塵土」的信息。
1. 塵土的本相(創二7、撒上二8、王上十六2)
「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二7)
「祂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祂將世界立在其上。」(撒上二8)
「我既從塵埃中提拔你,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竟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使我民以色列陷在罪裏,惹我發怒。」(王上十六2)
創世記二章7節首度記載了耶和華神創造人類時的描述,指出「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當我們查考原文,便明白「造」這字採用了陶匠塑造一件陶瓷作品的字,這字的名詞(participle as noun)曾在耶利米書出現:「我就下到窯匠(potter)的家裡去,正遇他轉輪做器皿。窯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壞了,他又用這泥另做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耶十八3~4)此處提到窯匠可以隨意用泥土來塑造器皿,器皿的大小、用途、外型等等,都是由這陶匠任意地製造出來,這樣,當創世記二章7節採用了「造」(塑造)這字來說明人類的被造時,便等於說明耶和華是一位陶匠,採用塵土作原材料,任意塑造祂心目中期望的陶瓷,亦即是人類。原來,人類的本相是塵土,是不值一提、沒有意義,也沒有內容的塵土,但經過耶和華作為陶匠的塑造,人類便如陶瓷一樣的誕生,以致塵土一般的本相,經過神的塑造,這塵土被賦予價值,成為神手上的結晶品。
神在這陶瓷一樣的人類的鼻孔中吹進生氣,這便成為和合本翻譯為的「有靈的活人」,當我們查考原文,便明白應該翻譯為「有生命的生物」(נפש חיה),這裡沒有「靈」這字,只是說人類是被造的生物,所以並不能採用這句證明人有靈魂。基本上,神所造的所有動物都是「有生命的生物」,這裡強調的是被造物,人類與動物都是一樣,都是受造的生命。就算人類由塵土被塑造為人類,以致如陶瓷或藝術品的存在,可是人類與其他動物一樣,都是「有生命的生物」,在受造性上與其他動物沒有分別。
基於這點:(1)人類是塵土,被塑造成為人類;(2)人類是受造的生物,與其他動物沒有分別。這兩點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本相,就是「塵土」及「被造的本相」。這樣,撒母耳記有一句:「祂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祂將世界立在其上。」(撒上二8)這是哈拿的禱告,說明地上所有君王本身都是由「灰塵/塵土」裡被抬高的人,當人「得著榮耀的座位」(亦即是王位)的時候,人要明白這個塵土的本相,否則便如巴沙王被責備一樣:「我既從塵埃中提拔你,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你竟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使我民以色列陷在罪裏,惹我發怒。」(王上十六2)
2. 歸於塵土(創三20、傳三18~20)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三20)
「我心裡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神要試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傳三18~20)
這兩段經文說明歸於塵土是人類死亡的去向,創世記三章20節的上文說明人類犯罪墮落,以致土地受到詛咒,而人類便要承受犯罪而來的後果,那就是死亡,當中三章20節清楚地闡明了死亡的定義與去向,就是「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這是由於亞當與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創世記三章5節說明背後的動機:「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好一句「如神能知道善惡」,這種「如神一樣」的動機,成為人類墮落的終極原因,人類作為塵土的被造,忘記了自身的本相,也忘記了自己是受造物的一員,期望成為神,期望自高,但結果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而最卑微的東西,便是塵土。因此,人類期望成為神,最終卻要死亡而歸於塵土,何等諷刺。
傳道書更進一步說明這個去向,人類將會如動物一樣死亡,兩者都是一樣歸向塵土。傳道書三章18節說明神要試驗人,叫人明白自己只不過像獸一樣的死去,既然此處說明要「試驗人」才能叫人明白,那麼便等於說明人類不明白自己會死去,我們便叫這個為死亡的意識。有一些人,活在沒有死亡意識的情況之下,生活及做人的態度與方向看似自己不會死亡一樣,但這只會受到神的試驗,叫人明白自己是會死亡,甚至死得好像其他動物一樣。
因此,當一個動物死去,牠便會化做塵土;同時當一個人死去,他也會化做塵土,當我們把這兩樣塵土放在一起,我們一定不能分清那些塵土是來自動物,而又那些塵土來自人類,所以我不相信「化咗灰都認得你」,因為「化咗灰」真的認不到你。
有人說:「未知生,焉知死」,但傳道書早已把死亡的認知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可以逆說:「既知死,便知生」。
3. 如同地上的塵土那樣多(創十三16、二十八14)
「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創十三16)
「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創二十八14)
之前兩點所提及的塵土,分別說明了人類的本相,以及人類死亡之後的去向。然而,「塵土」卻被用來形容神的應許,那就是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分別記載於創世記十三章16節及二十八章14節。
當我們想起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內容時,通常都用「星星」及「海邊的沙」來形容亞伯拉罕的後代的數目,而我們往往忽略「塵土」也是用來比喻亞伯拉罕的後代的數目,說明其數目是無法數點的意思:「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亦即是說,沒有可能數點。同時,「塵土」作為亞伯拉罕後商數目的比喻之外,更在二十八章14節說明了範圍的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因此,「塵土」不但說明數目多(創十三16),更說明範圍大(創二十八14),而說明這個「多」及「大」的數目與範圍,目的就是指出地上萬族都必定得福。
誠然,我們都因著信,得以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這是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三章所告訴我們的,我們都是亞伯拉罕後來的延續,每一處地方,無論是海外還是本地,都有作為亞伯拉罕後代的基督徒或教會,成為每一處地方的見證,叫萬國的人都因為基督徒及教會而獲取到福氣。這樣,經文以「塵土」作象徵,說明神應許的多與大,塵土如何在地球上無處不在,亞伯拉罕的後裔(基督徒)也無處不在,為要使萬民得福。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5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