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寶座前
日期﹕2025年04月11日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四16

踏入預苦期,我們再次被提醒,主耶穌曾為我們受苦、流血、走上十字架。對我們來說,這段時間不單是默想主的受苦,更是再次思想這位為我們付出、體恤我們的救主的心腸。

人總有疲乏、掙扎,甚至跌倒的時候,而我們在那樣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地選擇逃避。正如一個學生在考試失手後,會覺得沒面子面對老師,辜負了老師的付出;同樣,我們有時也會因失敗犯錯而不敢來到神面前,甚至連禱告都難以開口。

「只管」
然而,希伯來書的作者卻提醒我們:「只管」來到神面前。「只管」這兩個字,並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充滿邀請與應許的詞語。好像神親自對我們說:「你有需要,就回來吧。你不用解釋,不用整理好自己,我已經知道,並且早已預備好憐恤與恩惠等著你。」

「施恩的寶座」
這節經文不單講到我們的狀態,也講到神的寶座是怎樣,神的寶座並不是審判台,而是施恩的寶座。在人看來,寶座常常令人聯想到威嚴與距離,就像歷史上皇帝的龍椅,叫人不敢靠近。但聖經卻告訴我們,神坐在寶座上,是要施恩,是要幫助,是要擁抱那些願意悔改回轉的人。這畫面叫人安心,也叫人感動。

「坦然無懼」
我們之所以能坦然無懼地走近這寶座,正如希伯來書作者前2節(14-15節)所說,是因為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作為我們與上帝中間的橋樑。耶穌不是高高在上、不明人情,而是一位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的主。祂曾經孤單、受傷、被誤解,也面對過背叛與試探;祂知道人性的脆弱,也體會痛苦的重量。有時我會形容耶穌不是只會開藥的醫生,而是一位曾經也患重病、走過低谷,如今康復過來的病人。祂不只是給你答案的人,祂是明白你的人。這樣的主叫我們知道,我們真的可以來到祂面前,不用怕、也不用裝。

最近聽到家豪牧師信息中分享了伯大尼的馬利亞,我很受感動。馬利亞在聖經中出現三次,每一次都是在耶穌的腳前。她曾坐在主腳前聆聽(路加福音10章)、曾因痛失弟弟而伏在主腳前痛哭(約翰福音11章)、也曾在耶穌臨死前,用香膏抹主腳、用頭髮擦乾(約翰福音12章)。馬利亞知道,主的腳前就是她最安全的地方,而耶穌從不拒絕她,每一次都肯定、接納,並保護她。

弟兄姊妹,願我們的生命也像馬利亞一樣,無論在高處還是低谷,都學會來到主的腳前。那裡不是我們因表現好才配得的地方,而是因神的恩典而一直為我們敞開的地方。願我們都記得,神的寶座是施恩的寶座,你何時需要,祂何時就在。你可以「只管」來,因為祂早已預備好,要成為你隨時的幫助。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5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