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不是施捨,是責任!!
日期﹕2025年10月10日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未記19:9-10)

相信以上這段經文,大家也不會陌生。有許多人都會認為利末記這裡教導我們施予的態度,但當我們嘗試深入利未記的神學,循聖經神學的觀念去解讀這兩句經文的時候,相信當中的含意,要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

「秩序」,是利未記其中一個重要的神學,而當中強調的個人聖潔,亦是建基在這個觀念的上面,表示個人有責任保持整個系統的完整。在一個群體裡面,如果人人都這樣做,那麼秩序便可以繼續運行,讓所有在當中的人或者生物都可以繼續存活。而書中常有提到的儀式,亦是保持秩序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讓我們能夠生活在與神聖創造秩序相關的生命慶祝價值觀中。總的而言,就是要維持一種完整性,而這個工作,是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做。就著這個觀念,對於活在城市的香港人而言不會太明白,但如果你生活在部落社會,你便會深深體會。

我以前居住的地方西非迦納北部,許許多多達貢巴人的家庭,門口都放有一大堆……一大堆鞋,每個人出門,男女老少,都會從那堆鞋裡面挑出自己要穿的出外,體現一種均富觀念,家裡面沒有人擁有個人東西,基本上每一樣東西都是公有的!除此以外,你有兩枝筆,便必須要拿一枝出來;有兩塊錢,便要分一塊出來給「圍內人」。這個觀念,甚至許多宣教士都不接受,但是當我們循著利末記秩序的觀念去思想的時候,會更深入和明白!

部落社會,資源匱乏,戰爭頻仍,財產和生命均沒有保障。為了讓部落可以繼續存活,共享便是唯一最可行的方法。再簡單點說,就是因為人人都願意拿出那一份,彼此支持著,讓部落裡面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存活,那麼,部落裡面才有足夠的男丁打仗,有足夠的食物供應孤兒寡婦,讓部落維持其完整性,讓社會和家庭每個人都可以得以存活,不致滅亡。共享,不單對受助的人有幫助,同時,確保部落的完整,亦對自家安全多一份保障。

除此以外,這段經文並不是講一個強者幫一個弱者,又或者富人幫助一個窮人的關係,又或者一個高階層的人,幫助一個低階層的人的關係,當中,經文沒有講過階級;更不是說一個一個施予者和一個接受施予的關係,經文基本上是用命令的語氣,要求人人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個對於維持系統完整性十分重要,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對於今日活在香港的我們,感恩我們沒有部落戰爭,生命安全保障亦較許多地方好,但對於擁抱天國觀的我們,我們亦不應以一種施予的心態去行善,而應當視之為一種責任……一種把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完整的責任!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5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