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11月07日
上星期家庭教育主日,郭牧師提醒我們給兒女最好的禮物,並不一定是物質上的滿足,亦非強迫兒女按世俗標準追求卓越的成就。給兒女最好的禮物,就是回歸家庭的基本:父母彼此相愛的關係。因為唯有父母相愛,才能讓家庭成為一個充滿愛和包容的地方,讓兒女可以有一個學習成長和面對失敗的避風港。
郭牧師的信息,讓我想起自己早前寫過一篇有關「食飯」的寓道故事,想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
有一個少年人,每日都為自己有飽飯吃而感恩。直到有一日,家中突然來了一位長輩,當少年每次吃飯吃到九成飽的時候,長輩就會走去廚房煮一碟新餸菜,然後肯定地對少年人講︰「我覺得你應該可以食得更多嘅,我為你好咋」。
少年人因為不想得失長輩,就算「飽到上喉嚨」,仍勉強地繼續食,一心以為吃完這次就可以解脫。但長輩因為心情好,總是轉眼間又再「加餸」(特別在於長輩自己不吃,但不停推給少年),之後還語重心長地對少年說︰「你有得食,就要感恩地笑住食喇,因為好多人就算想食,都無得食呀」。
於是,少年人半帶哭音地回答︰「我已經食唔落了,肚皮已經漲起嚟,好大壓力,好辛苦呀」,但長輩只重複之前的說話。少年人安慰自己要忍耐,但身體已出現不適反應,慢慢地本來感恩的飯餐,此刻已變成壓力及厭惡,難道這就是長輩本來的目的嗎?
故事中的「加餸」,可比喻為類同的事,可以是學業成績、補習、興趣班課程,或者一切由家長所產生的負面情緒等……我們作為父母也要一同悔改和反思,究竟甚麼才是給兒女最好的禮物,而不是再強迫兒女接受父母心中的好,這種所謂的「好」,實質卻是「以愛之名的操控」,是一種可怕「窒息的愛」。
弟兄姊妹,讓我們都學習放手,回歸基本步,讓基督成為我們一家之主,讓主的愛充滿我們的家。最後,深願最終有一日,天下間所有少年人能再享受每一餐飯的美味,不再有壓力、不再有眼淚、不再有……